麻省理工學院 | 研究表明:極端高溫正在改變?nèi)藗兊娜粘I盍晳T
指南者留學
2023-01-12 16:10:19
閱讀量:1240
<p>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證實,極端溫度使人們不太可能進行戶外活動,否則這些活動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
<p> </p>
<p>這項在中國進行的數(shù)據(jù)豐富的研究表明,當每小時氣溫達到30攝氏度(86華氏度)時,人們?nèi)ス珗@的可能性會降低5%;當每小時氣溫達到35攝氏度(95華氏度)時,人們?nèi)ス珗@的可能性會降低13%。</p>
<p> </p>
<p>“我們確實觀察到了適應。”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鄭思琪說,他是一篇詳細介紹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的新論文的合著者。她補充說:“環(huán)境危害會損害日常生活質(zhì)量。是的,人們(通過限制活動)保護了自己,但他們失去了出去享受大自然或在公園見朋友的好處。”</p>
<p> </p>
<p>這項研究增加了我們對氣候變暖影響的認識,通過量化高溫在某一天內(nèi)對人們活動的影響——他們?nèi)绾螌⒒顒訌臒岬臅r間段轉(zhuǎn)移到冷的時間段——而不僅僅是在更長的時間內(nèi)。</p>
<p> </p>
<p>“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考慮到這種白天的適應,極端溫度實際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比以前每天或每月的估計[表明]要大得多。”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候選人、該論文的另一位合著者范宜春說。</p>
<p> </p>
<p>這篇題為《戶外活動對極端溫度的日內(nèi)適應》的論文發(fā)表在本周的《自然科學報告》上。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與規(guī)劃系(DUSP)的博士生Fan;中國科學院教授王江浩;再生計劃首席科學家尼克·奧布拉多維奇(Nick Obradovich);鄭教授是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chǎn)中心和DUSP的城市與房地產(chǎn)可持續(xù)發(fā)展STL冠軍教授,也是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chǎn)中心的教師主任。</p>
<p> </p>
<p>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使用了2017年中國9億手機用戶的匿名數(shù)據(jù),研究了科技公司騰訊每天提供的600億次單獨的手機位置查詢。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學者們還研究了全國10499個公園的活動情況,比較了各種條件下的使用總量。他們從中國大約2000個氣象站獲得了溫度數(shù)據(jù)。</p>
<p> </p>
<p>最終,正如學者們在論文中所寫的那樣,他們能夠“記錄下”超高溫對公園游覽的“巨大而顯著的活動抑制和活動延遲效應”。</p>
<p> </p>
<p>范說:“人們的日間適應模式在以前的文獻中沒有記錄過。”“這些對人們的熱暴露以及未來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人們的活動和健康具有重要意義。”</p>
<p> </p>
<p>正如鄭所指出的,改變公共空間的使用不僅會影響個人的活動和鍛煉,還會影響社會和社區(qū)生活。</p>
<p> </p>
<p>她說:“極端氣候?qū)p少人們在城市中社交的機會,或者只是看孩子們打籃球或踢足球,這是不好的。”“我們希望人們擁有廣泛的城市生活。這種適應是有社會成本的。”</p>
<p> </p>
<p>正如研究表明的那樣,人們顯然適應了溫度峰值。數(shù)據(jù)還顯示,在極端炎熱的天氣里,晚上去公園的人數(shù)會增加,但這是在天氣降溫之后。雖然這似乎是一種對炎熱天氣的有益適應,但學者們援引現(xiàn)有研究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這種改變可能會導致睡眠減少。</p>
<p> </p>
<p>“適應也有自己的成本。”范冰冰說。“人們明顯增加了夜間戶外活動,這意味著他們推遲了夜間活動,當你考慮到潛在的睡眠中斷時,這將對健康產(chǎn)生重大影響。”</p>
<p> </p>
<p>總之,這項研究為更好地詳細描述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提供了數(shù)據(jù)和方法。</p>
<p> </p>
<p>“如果我們有越來越多關(guān)于未來氣候情景的細粒度數(shù)據(jù),它們就能更好地預測這些情景,反映出人們的動態(tài)行為和健康影響。”范說,他的博士研究將這項工作和其他關(guān)于氣候和城市活動的相關(guān)研究結(jié)合起來。</p>
<p> </p>
<p>研究人員還指出,本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應用于未來對城市生活許多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街頭零售活動,以及對經(jīng)濟活動、房地產(chǎn)和城市規(guī)劃有影響的其他事情。</p>
<p> </p>
<p>“這涉及到許多其他問題。”鄭說。</p>
<p> </p>
<p>王江浩獲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資助。</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