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 | Netflix的“哈里和梅根”:蘇塞克斯夫婦并不是唯一的王室受害者
指南者留學
2023-01-14 21:16:06
閱讀量:1166
<p>讓我們驚訝的是,我們中的一個人(羅伯特·哈澤爾)出現(xiàn)在Netflix紀錄片《哈里和梅根》的第一集里。</p>
<p> </p>
<p>他的貢獻基于我們的著作《君主政體在現(xiàn)代民主中的作用》,該書對西歐以及英國的其他君主政體進行了比較研究。君主政體不僅對君主有特殊的要求,對王室其他親密成員也有特殊的要求,他們的生活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受到限制。</p>
<p> </p>
<p>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限制是,所有王室成員的私生活都會受到媒體的不斷侵擾。最糟糕的案例來自英國,小報媒體的激烈競爭導致了對隱私的荒唐侵犯。</p>
<p> </p>
<p>這些丑聞包括《人民》雜志公布了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帕克-鮑爾斯深夜談話的文字記錄,非法竊聽威廉王子的工作人員的電話,以及狗仔隊使用危險的手段拍攝當時兩歲的喬治王子的照片。</p>
<p> </p>
<p>但是君主政體和媒體之間存在一種共生關系,這使得王室成員很難批評媒體。如果他們這樣做,就會面臨媒體負面報道的風險——而君主制既要宣傳自己的所作所為,又要維持民眾的支持。</p>
<p> </p>
<p>大多數(shù)時候,媒體會接受別人灌輸給他們的內(nèi)容,但并非總是如此。除了這些光鮮亮麗的圖片,還有更嚴肅的調(diào)查性新聞報道,讓君主們保持警惕。</p>
<p> </p>
<p>媒體還定期對所有歐洲君主制國家進行民意調(diào)查。英國王室的收入是否過高?你最喜歡的皇室成員是誰?君主應該退位嗎?這個國家應該成為共和國嗎?</p>
<p> </p>
<p>在所有的歐洲君主制國家中,支持君主制的人仍然很高,民意調(diào)查經(jīng)常顯示,60%到80%的人希望保留君主制。</p>
<p> </p>
<p>隱私和不受媒體侵擾并不是王室唯一缺乏的自由。他們也缺乏選擇職業(yè)的自由,與自己喜歡的人結(jié)婚的自由,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旅行自由。</p>
<p> </p>
<p>自由選擇職業(yè)。在所有的歐洲君主政體中,繼承人和其他接近繼承順序的人不能選擇職業(yè)或從事商業(yè)事業(yè),以免被指責利用自己的地位謀取商業(yè)利益。</p>
<p> </p>
<p>挪威的路易絲公主Märtha和英國的愛德華王子都曾被指控此事,其他王室成員的配偶也是如此。在荷蘭,王室成員及其配偶在沒有得到政府批準的情況下不能就職。</p>
<p> </p>
<p>殘酷的現(xiàn)實是,像哈里王子這樣的小兒子最終是可有可無的。只有那些有直接繼承權的人才算數(shù)。</p>
<p> </p>
<p>其他歐洲君主國已經(jīng)學會了讓核心團隊盡可能小。可能只有四個人。在挪威和西班牙是國王和王后,繼承人和他們的配偶。</p>
<p> </p>
<p>2019年,瑞典國王將五個孫輩從王室中移除。2022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Queen Margrethe)也效仿,剝奪了四個孫輩的王室頭銜。他們是她的小兒子約阿希姆王子的孩子,這一決定造成了王室的嚴重裂痕。</p>
<p> </p>
<p>英國顯然也在效仿。查爾斯國王想要一個更小的精簡的君主制,也許只有六個人。</p>
<p> </p>
<p>到2020年,這個團隊的規(guī)模要大得多,有15名王室成員參與了公共活動。隨著哈里王子和梅根的離開,以及安德魯王子的離開,以及現(xiàn)在女王的去世,這個數(shù)字有所縮水。</p>
<p> </p>
<p>隨著仍承擔一些公共事務的老王室成員最終退休,王室的規(guī)模很快將進一步縮小。但由于團隊規(guī)模較小,王室可以做的事情就會少得多。</p>
<p> </p>
<p>這將需要謹慎管理公眾的期望,不僅是在英國,而且是在查爾斯現(xiàn)在是國王的世界上其他14個國家。</p>
<p> </p>
<p>Netflix的這部紀錄片給人的印象是,哈里和梅根是唯一的受害者。但他們所面臨的許多困難是歐洲所有王室所共有的。</p>
<p> </p>
<p>君主政體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對王室親密成員的特殊要求。公眾傾向于認為皇室成員過著非常特權的生活,住在閃閃發(fā)光的宮殿里,有很多仆人。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鍍金的籠子。</p>
<p> </p>
<p>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哈里和梅根的離開:</p>
<p> </p>
<p>如果小王室成員覺得限制太大,他們應該可以選擇跳出鍍金的籠子。但選擇退出必須是徹底的:不僅要放棄他們的公共職責,還要放棄他們的公共資金,他們的王室頭銜,他們的安全——盡可能地成為一個普通人。</p>
<p> </p>
<p>我們讓Netflix劇集的觀眾來判斷,這在多大程度上被證明是可能的。</p>
<p> </p>
<p>本文首次發(fā)表于2022年12月19日的The Conversation。</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