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 | 芝加哥大學社區(qū)的六名成員獲得2023年多元化領導力獎
指南者留學
2023-01-21 14:57:41
閱讀量:1158
<p>芝加哥大學將今年的多元化領導力獎授予了芝加哥大學社區(qū)的六名成員,該獎項旨在表彰致力于促進正義和平等的大學教職員工、學生和校友。</p>
<p> </p>
<p>2023年的獲獎者是Monica E. Peek教授,校友Bea Young, AB ' 60, MAT ' 64,和Rick Palmore, JD ' 77,工作人員Tracye A. Matthews,研究生Lizeth Tamayo和大學生Tyler Okeke。他們將于1月23日在洛克菲勒紀念教堂舉行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慶典上受到表彰。(點擊這里了解更多有關活動的信息。)</p>
<p> </p>
<p>“多樣性是芝加哥大學探索使命的核心,也是我們不斷尋求推進的核心價值觀。”芝加哥大學副教務長小沃爾多·e·約翰遜(Waldo E. Johnson Jr.)說。“很榮幸能夠表彰我們學術界的這些成員,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產生了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推動了創(chuàng)新,促進了校園社區(qū)內外的包容性參與。”</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教員獲得者:莫妮卡·e·皮克</span></strong></p>
<p> </p>
<p><img src="https://news.uchicago.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full_width/public/images/2021-12/monica-peek.jpg?itok=uJUPSkzH" alt="Monica Peek" width="305" height="405" /> </p>
<p>Monica E. Peek是Ellen H. Block健康正義教授,醫(yī)學系研究人員發(fā)展副主席,社區(qū)衛(wèi)生創(chuàng)新執(zhí)行醫(yī)療主任,芝加哥糖尿病轉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麥克萊恩臨床醫(yī)學倫理中心研究主任/副主任。她是一位著名的衛(wèi)生服務研究員、生物倫理學家和內科醫(yī)生,專注于衛(wèi)生公平。</p>
<p> </p>
<p>她的研究重點是促進少數(shù)族裔之間公平的醫(yī)患關系,整合醫(yī)療和社會需求以及患者,并解決結構性種族主義對健康結果的影響。她在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健康差異和衛(wèi)生保健教育方面發(fā)表了大量文章。</p>
<p> </p>
<p>Peek曾任職于醫(yī)療保健研究和質量機構的國家咨詢委員會、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的國家執(zhí)行委員會、普通內科學會的國家委員會以及醫(yī)生促進人權國際理事會。她是國家科學院關于不斷發(fā)展的危機護理標準和COVID-19教訓系列講習班的規(guī)劃委員會成員。此外,她還幫助制定了伊利諾伊州的COVID-19危機護理標準,并擔任洛里·萊特福特市長種族平等快速反應小組的成員。她是CME Outfitters的顧問,在那里她領導了一項旨在為臨床醫(yī)生提供健康公平教育的全國性倡議。</p>
<p> </p>
<p>Peek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了醫(yī)學博士學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了公共衛(wèi)生碩士學位,并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理學碩士學位。2022年,Peek當選為美國國家醫(yī)學科學院院士,這被認為是健康和醫(y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校友獲得者:Bea Young, AB ' 60, MAT ' 64, Rick Palmore, JD ' 77</span></strong></p>
<p> </p>
<p><img src="https://news.uchicago.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full_width/public/images/2023-01/Bea-Young.jpg?itok=EvGu9qpM" alt="Bea Young" width="305" height="405" /> </p>
<p>Bea Young的職業(yè)生涯跨越了60多年,致力于解決教育和企業(yè)組織中的種族差異問題。</p>
<p> </p>
<p>她的職業(yè)生涯始于美國高中歷史教師,并于1960年與人共同創(chuàng)立了阿米斯塔德協(xié)會,這是一個致力于向教師和社區(qū)成員介紹黑人歷史的組織。后來,她在內城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ner City Studies)教授黑人歷史研究生課程。學生非暴力協(xié)調委員會邀請楊共同開發(fā)并實施1964年密西西比夏季自由學校的部分課程。楊被要求創(chuàng)建伊利諾伊州人類關系委員會的第一個教育服務部,負責整合伊利諾伊州的公立學校。她后來被任命為委員會執(zhí)行主任。隨后,Young加入了國際管理咨詢公司Harbridge House, Inc.,建立了該公司的多元化管理實踐。</p>
<p> </p>
<p>她成為多元化和包容性行業(yè)最早的先驅之一。她對文化變革的組織發(fā)展方法影響了幾十家財富500強公司。20年后,Young成立了萬花筒集團(Kaleidoscope Group),這是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今天仍然是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的領導者。最近,她創(chuàng)建了Bea Young Associates, LLC:教育公平合作,幫助確定解決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和促進學術和機會成就的做法。楊與人合著的《恢復教育的靈魂》一書強調了伊利諾伊州兩個學區(qū)的成功。</p>
<p> </p>
<p>楊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教學藝術學士和藝術碩士學位,在那里她還完成了教育和組織發(fā)展的博士課程。</p>
<p> </p>
<p><img src="https://news.uchicago.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full_width/public/images/2023-01/Rick-Palmore.jpg?itok=9XSC4mIk" alt="Rick Palmore" width="305" height="405" /> </p>
<p>Rick Palmore是全國公認的法律行業(yè)多元化的倡導者。他擁有近20年的總法律顧問和上市公司董事經驗,就跨業(yè)務和行業(yè)部門的風險管理和治理問題為上市和私營公司提供建議。</p>
<p> </p>
<p>Palmore目前擔任Dentons US LLP (Sonnenschein Nath & Rosenthal的繼任者)芝加哥辦事處的高級法律顧問。他還是高管培訓公司Palmore Consulting的負責人。此前在General Mills, Inc.和Sara Lee Corporation擔任領導職務。帕爾莫還擔任過審判律師,并在伊利諾伊州擔任助理聯(lián)邦檢察官。</p>
<p> </p>
<p>帕爾莫是《行動呼吁:法律行業(yè)的多樣性》一書的作者,該書敦促法律總顧問通過自己的行動和部門,并通過對律師事務所的問責來推動多樣性。這一倡議后來發(fā)展為法律多樣性領導委員會(Leadership Council on Legal Diversity),這是一個由總法律顧問和管理合伙人組成的合作組織,目前包括400多名首席法律官和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有一萬多名律師參加了律所的人才培養(yǎng)項目。作為創(chuàng)始名譽主席,Palmore擔任LCLD董事會和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他被《國家法律雜志》、《內部法律顧問》雜志和《公司董事會成員》雜志評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總法律顧問之一。</p>
<p> </p>
<p>帕爾莫擁有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和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員工收件人:Tracye A. Matthews</span></strong></p>
<p> </p>
<p><img src="https://news.uchicago.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full_width/public/images/2023-01/Tracye-A.-Matthews.jpg?itok=YhZnGhQ1" alt="Tracye A. Matthews" width="305" height="405" /> </p>
<p>Tracye a . Matthews是一位歷史學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在學術界、公共歷史、博物館和紀錄片領域內工作。最近,她制作了奧斯卡獎入圍紀錄片短片《63抵制》(63 Boycott)。她目前是種族、政治和文化研究中心的執(zhí)行主任,在那里她以梅隆大學博士后助教的身份開始了她的芝加哥大學職業(yè)生涯。</p>
<p> </p>
<p>在過去的18年里,馬修斯在促進CSRPC和整個大學的種族和反種族主義的學術和宣傳方面發(fā)揮了關鍵的領導作用。她建立并維持了眾多合作伙伴關系,將CSRPC定位為大學和南區(qū)社區(qū)的關鍵連接器,并孜孜不倦地提供創(chuàng)新的公共節(jié)目,并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新舉措。她與人共同創(chuàng)建了CSRPC已有十年歷史的藝術家駐場項目“藝術+公共生活”,是蒂繆爾·布萊克100研討會的主要組織者,并在發(fā)展大規(guī)模監(jiān)禁工作組、土地確認工作組、黑人學者沙龍和黑人員工的社交網絡空間“尿布時間”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
<p> </p>
<p>馬修斯是公共節(jié)目團體“交叉黑豹黨歷史項目”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也是“電影媒體藝術中心姐妹會”的董事會成員。在來到芝加哥大學之前,她是芝加哥歷史博物館的公共歷史學家,也是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非洲研究的助理教授。</p>
<p> </p>
<p>馬修斯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了歷史學博士學位和心理學學士學位。</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學生獲獎者:lizzie Tamayo和Tyler Okeke</span></strong></p>
<p> </p>
<p><img src="https://news.uchicago.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full_width/public/images/2023-01/Lizeth-Tamayo.jpg?itok=WMjXMbT4" alt="Lizeth Tamayo" width="305" height="405" /> </p>
<p>莉茲·塔馬約(Lizeth Tamayo)是遺傳流行病學的博士候選人。她的研究廣泛關注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低資源和未充分研究人群復雜疾病風險的影響。更具體地說,她的論文項目連接了與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基因-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返回遺傳結果的公共衛(wèi)生干預實施相關的方法學培訓的多個方面。</p>
<p> </p>
<p>Tamayo是研究生招聘倡議團隊的成員,這是一個學生組織,專注于可持續(xù)地改善STEM中邊緣群體的招聘和保留。在GRIT中,Tamayo幫助創(chuàng)建了一個專注于國際和移民學生的倡導團隊。她還共同撰寫了一份提案,允許生物科學部的學生通過持續(xù)參與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工作來滿足他們的兩個助教要求之一。這些DEI援助船,或“da船”是去年試點的。Tamayo是BSD多元化委員會的成員,她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和教師更好地了解代表性不足和國際/移民學生的經歷。</p>
<p> </p>
<p>她也是LSAMP(路易斯·斯托克斯少數(shù)族裔參與聯(lián)盟)校友全國協(xié)會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LSAMP是nsf資助的一個項目,重點是增加科學領域邊緣群體的代表性,NALA允許學員保持聯(lián)系,并為彼此提供資源。</p>
<p> </p>
<p>Tamayo在奧古斯塔納學院完成了生物化學和法語的本科學習,并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獲得了公共衛(wèi)生碩士學位,主修流行病學。</p>
<p> </p>
<p><img src="https://news.uchicago.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full_width/public/images/2023-01/Tyler%20Okeke.jpg?itok=8JsRwwa0" alt="Tyler Okeke" width="305" height="405" /> </p>
<p>Tyler Okeke是該學院四年級的學生,正在攻讀國際關系專業(yè)的聯(lián)合學士/碩士學位。他通過在本科生學生會和非洲和加勒比學生協(xié)會擔任許多領導角色,展示了對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深刻承諾。</p>
<p> </p>
<p>去年,奧克克擔任ACSA的聯(lián)合主席,擴大了委員會的項目重點,關注非洲大陸及其僑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運動。通過參與USG,他作為學院理事會代表、學院理事會副主席、宣傳副總裁,為校園社區(qū)做出了持久的貢獻,最近,作為大學董事會的本科生聯(lián)絡人,定期與董事會成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會面,作為學生觀點系列的一部分。奧克克致力于建立美國政府邊緣化學生事務委員會,該委員會倡導學生的需求,與學生團體保持關系,以告知美國政府的政策,并為各種學生驅動的倡議和活動提供支持和資金。他還創(chuàng)立并指導了Maroon Match咨詢項目,將學生顧問與受COVID-19大流行不利影響的南城企業(yè)和非營利組織聯(lián)系起來。</p>
<p> </p>
<p>奧克克曾在美國貿易和開發(fā)署撒哈拉以南非洲區(qū)域辦公室擔任研究實習生,曾在《大門》、《芝加哥外交政策雜志》和《漢普頓思考》上發(fā)表過大量關于非洲政治經濟的文章,重點關注貿易問題、外國投資、采掘業(yè)和公平應對氣候變化的框架。</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